天价奶皮子糖葫芦,“塌房”了?
日期:2025-11-09 14:36:45 / 人气:12

奶皮子糖葫芦走红现象
近期,“第一批奶皮子糖葫芦受害者现身”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关注。一位网友因痴迷奶皮子糖葫芦,每天下班购买解馋,一段时间后脸色变差,去医院检查发现是糖分摄入超标引发皮肤糖化反应。在此之前,奶皮子糖葫芦掀起的消费风潮已席卷全国各地。
这串在传统糖葫芦基础上裹上一至两层奶皮,部分还撒上脆香米的小吃,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引发排队热潮。上海一家售卖冰糖葫芦的门店推出该产品后迅速走红,店外连续多天排起20多米长队,周末高峰期排队时长超2小时,工作日中午也需排队70分钟才能买到。类似排队景象在北京、杭州、南京等多地上演,部分门店因原料告急提前收摊或暂停营业,还通过线上取号、每人限购一串等策略维持秩序。
线下火爆推高了价格,上海一家店铺将线上售价调至98元/串,线下为49元/串,店主称是因生意火爆、供不应求。黄牛的代排、代购更是将其推向“天价”,上海一家网红店的晴王冷萃奶皮子和草莓冷萃奶皮子,原本20元/串,从黄牛处购买平均每串加价20 - 50元不等,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热门店铺也被黄牛盯上,南京有消费者面对100元/根的黄牛报价,难抵诱惑和朋友拼单高价购买。
线上讨论度也居高不下,抖音上奶皮子糖葫芦话题播放量突破6亿次,小红书上同一话题累计1.2亿浏览,博主的视频激发观众食欲与好奇。受其走红影响,越来越多店家入局,有专营奶皮子的线上店铺出现爆单,安排工人加班导致价格上涨。
奶皮子糖葫芦爆火原因
市场教育基础
奶皮子并非“新人”,在“攻占”冰糖葫芦之前,已在茶饮和乳品赛道完成市场教育,积累了足够的品类认知和接受度。2024年老字号紫光园凭借奶皮子酸奶出圈,今年春节期间单日总销量最高达40万杯;瑞幸咖啡今年秋天推出“奶皮子拿铁”,将这一风味植入消费者日常消费场景;超市中售卖的预包装奶皮子酸奶也受不少消费者喜爱。当商家把奶皮子独特口感和风味标签与冰糖葫芦融合时,创新显得顺理成章,消费者乐于接受。
精准击中情绪价值
奶皮子冰糖葫芦将几块钱的街头小吃升级为个头爆满、糖壳晶莹、奶香浓郁的“精致甜品”,承载的不仅是饱腹和味觉满足,更成为社交资本和情感体验的道具。消费者从排队购买到拍照分享,产品承载的仪式感、情绪价值和身份认同才是真正卖点。
精准微创新
传统冰糖葫芦以山楂、草莓为原料,口感多为脆糖壳加酸甜果肉组合。奶皮子的加入增加了绵密口感层次,部分商家还撒上脆香米,果肉中间夹带酸奶馅,进一步提升口味体验。这种小创新既保留了糖葫芦的国民记忆点,又带来新鲜感,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从而成功破圈。
奶皮子糖葫芦面临的挑战与启示
热度持续性存疑
奶皮子冰糖葫芦是季节属性较强的单品,近期在各大社交平台和店铺点评页下,部分消费者尝鲜后留下“太腻了”“难吃”“太贵”“不值得排这么久的队”等不同声音。热度过后,许多商家难以留住顾客。
网红单品的共性问题
纵观近年来的网红单品,如脏脏包、一米长糖葫芦等,多数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当“网红”标签逐渐淡化,门店要继续生存和增长,需回归复购率和产品力。
行业启示
奶皮子糖葫芦给餐饮行业带来启示,读懂年轻人为情绪价值买单的逻辑,将短暂流量转化为扎实的复购,才能让“网红”真正长红。餐饮人未来不是“猜趋势”的博弈,而是“握规律”的决胜局,需思考品类融合如何从“跨界”到“破圈”,爆品打造如何摆脱“短效爆红”的宿命。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天价奶皮子糖葫芦,“塌房”了?11-09
- 德国育儿法规下的教养观念碰撞与...11-09
- 那些温柔的“矫正性体验”:治愈...11-09
- 人形机器人赛道:没人想成为“北...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