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外资大行唱多中国及增持中印欧资产的逻辑与影响

日期:2025-04-25 10:17:06 / 人气:17


近期,以杰富瑞(Jefferies)、摩根士丹利、高盛等为代表的国际投行纷纷调整全球资产配置策略,建议减少美股敞口,增持中国、印度和欧洲资产。这一趋势背后,是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美股估值风险、美元走弱预期以及新兴市场结构性机会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美股“鼎盛时期已过”?三大核心问题
1. 美股估值过高,历史性泡沫风险
市值占比失衡:美国股市占全球总市值的60%-70%,但美国GDP仅占全球24%左右,显示美股可能存在过度溢价。
与1989年日本股市类比:日本股市在1989年达到顶峰后,经历了“失去的30年”,日经225指数直到2023年才重回历史高点。伍德警告,美股可能面临类似长期调整。
科技股估值泡沫:纳斯达克100指数市盈率(PE)仍高于历史均值,AI热潮推动的上涨缺乏盈利支撑,回调风险加大。
2. 美元长期走弱,削弱美股吸引力
美元指数(DXY)下行趋势: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叠加美国财政赤字高企,美元可能进入长期贬值通道。
对美股的影响:美元贬值会降低美股对外资的吸引力,同时推高新兴市场资产回报率。
3. 特朗普关税政策加剧市场波动
贸易战风险回归:特朗普若再次当选,可能对中国、欧洲加征关税,冲击全球供应链,加剧美股波动。
“美国例外主义”褪色:过去十年,美股凭借低利率、科技巨头垄断和美元霸权维持强势,但这一逻辑正在被打破。
二、为什么外资大行看好中国、印度和欧洲?
1. 中国:政策支持+科技突破+估值优势
经济刺激政策加码:中国政府近期推出大规模基建、消费补贴和房地产救市措施,稳增长信号明确。
科技产业升级:半导体(中芯国际、华为)、新能源(宁德时代、比亚迪)、AI(百度、商汤)等领域突破,吸引外资流入。
A股、港股估值低位:MSCI中国指数市盈率(PE)仅10倍左右,远低于美股的20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2. 印度: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外资低配
经济增长强劲:印度GDP增速超7%,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莫迪改革推动:基建投资、制造业扶持(“印度制造”计划)、数字化(UPI支付系统)提升长期竞争力。
外资持仓仍低:全球投资者对印度股市的配置比例仅约2%,未来增持空间巨大。
3. 欧洲:经济复苏+估值修复+地缘缓和
经济触底反弹:欧元区PMI回升,通胀回落,欧洲央行可能转向降息,提振股市。
估值优势:欧洲斯托克600指数PE约14倍,低于标普500的20倍,具备均值回归潜力。
地缘风险缓解:俄乌冲突影响边际减弱,能源价格稳定,企业盈利改善。
三、资金流向验证:全球资本正在重新配置
资管巨头减配美股:骏利亨德森计划削减10%美国资产敞口,转向中国、欧洲、印度等市场。
外资持续流入A股:北向资金2024年净买入超2000亿元,高盛、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股票评级。
印度股市受追捧:外资2023年净买入印度股市超200亿美元,推动Sensex指数创新高。
四、投资启示:如何调整全球资产配置?
降低美股仓位:科技股(FAANG)估值过高,可逐步获利了结。
增配中国资产:关注科技(半导体、AI)、消费(白酒、电商)、新能源等政策支持行业。
布局印度市场:通过ETF(如INDA)或主动基金参与印度增长红利。
欧洲价值回归:关注金融(汇丰、安联)、奢侈品(LVMH)等低估值板块。
对冲美元风险:增持黄金、人民币资产,或做空美元指数(DXY)。
五、风险提示
美股短期反弹:若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股可能阶段性反弹,但长期趋势仍受制于估值压力。
地缘政治风险:中美摩擦、俄乌冲突、中东局势仍可能扰动市场。
新兴市场波动:印度卢比汇率风险、中国房地产调整需警惕。
结论:全球资本大轮动时代来临
美股“一枝独秀”的时代正在结束,资金开始向估值更低、增长潜力更大的中国、印度和欧洲市场流动。 投资者需重新审视全球资产配置,把握结构性机会,同时警惕短期市场波动风险。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