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暑假:“军事夏令营”背后的教育困局

日期:2025-07-09 22:31:14 / 人气:3



一、“吃苦教育”夏令营:家长的焦虑与市场的乱象

暑假来临,“军事夏令营”因主打“吃苦教育”热度攀升。家长们送孩子参加此类夏令营的动机多样:有的因孩子顽劣难管,希望教官“管教”;有的坚信“吃苦能成才”;还有不少家长因工作忙,将其当作“暑期托管所”。  

然而,当下的军事夏令营鱼龙混杂。部分“锻炼”项目只是成人拓展项目的简单变种,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有些夏令营以管教之名行体罚之实,甚至存在虐待现象。更糟糕的是,一些“教官”缺乏专业资质,不懂科学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铁腕管教”,可能给孩子带来童年创伤。  

1. 广告营销与家长焦虑

短视频平台上,“军事夏令营”广告铺天盖地。视频中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景,如孩子被教官生拉硬拽、遭受呵斥泼水等“挫折教育”,让不少家长心动。这些广告刻意制造对立情绪,把“吃苦”和“成才”简单等同,暗示孩子的问题源于“生活太优越”。像葛女士这样的家长,在看到广告后,虽犹豫纠结,但也动过送孩子去的念头。  

2. 夏令营背后的商业本质

业内人士透露,很多所谓的军事夏令营是旅游公司或拓展训练机构运作的商业项目。它们将成人拓展训练简单改良套用在孩子身上,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教官资质参差不齐,宣传视频多是摆拍,“群演”学员营造虚假效果。这类广告把“吃苦教育”包装成“特效药”,却未考虑孩子是否真正需要。  

二、孩子的真实遭遇:创伤与伤害

1. 个体案例:从“问题少年”到心理创伤

《三联生活周刊》记录了程博轩的故事。15岁的他因叛逆被父母送进徒步训练营,高强度训练和虐待让他两次逃跑未遂,最终辍学,甚至持刀伤人,在看守所度过六年青春。如今他已为人父,坚决表示不会让孩子重蹈覆辙。  

2024年暑期,江西安远一名14岁女孩在封闭训练营遭教官侵犯后跳楼身亡;北京双胞胎姐妹也有被教练野蛮对待的经历;还有6岁幼童因延误就医身亡。这些案例虽是个别现象,却揭示了此类机构的严重问题。  

2. 普遍伤害:身心受损与教育缺失

儿童教育研究者禇学娟指出,类似机构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更深伤害。部分孩子因抗拒训练或动作不到位遭受体罚,出现轻伤二级、蛋白尿、肝肾功能异常等健康问题;还可能面临同营学员欺凌。强制性“吃苦教育”过度激活大脑恐惧中枢,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涉嫌心理操控。孩子们被迫接受超出承受能力的高强度训练,却得不到理解与支持,反而接收到了父母“不想管”的信号。  

三、监管缺失:责任推诿下的教育真空

1. 学校与家长的“甩锅”链条

学校将问题学生“退货”给家长,家长则转而求助于培训机构,形成“甩锅链条”。北京某中学班主任坦言老师不敢管也不能管,家长面对老师告状病急乱投医。在百度搜索相关问题,培训机构广告铺天盖地,承诺“让孩子脱胎换骨”。  

2. 教育主体功能错位

双职工家庭把夏令营当成“假期托管所”,即便孩子没问题也觉得“管一管总没坏处”。监护责任的让渡暴露出家庭与学校功能错位,教育主体缺位,孩子成了“流浪者”,在家庭期待与学校要求夹缝中失去个性化成长引导,承受标准化评价压力。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非驯服。当我们将问题少年视为需要“修理”的对象,教育就偏离了轨道。我们应关注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只想着“管住孩子”。每个“问题行为”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渴望被理解的灵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责任,建立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避免孩子成为教育乱象的受害者。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