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大地震”:英伟达不甘心,阿斯麦不安心,安世中国不屈服

日期:2025-10-31 09:39:33 / 人气:2



在全球化浪潮中,芯片产业一直是各国科技竞争的焦点。近期,英伟达、阿斯麦和安世半导体这三家企业的不同遭遇,生动展现了全球芯片产业在政治博弈下的复杂图景。

英伟达:失去中国市场的痛与忧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对被迫离开中国市场痛心疾首。自2022年起,美国对中国实施芯片出口管制,英伟达A100/H100芯片被禁运,2023年特供版A800/H800也受阻。为迎合美国规定,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H20特供芯片,然而今年4月该芯片仍遭禁售,7月虽有机会转机,但因安全漏洞问题被审查并最终被市场抛弃。

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至关重要。原本中国是其全球最大市场之一,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份额曾高达95%,如今却降至0%。2026财年第二季度,英伟达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为27.69亿美元,相比2025财年同期缩水近9亿美元。黄仁勋此前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可能为公司带来价值500亿美元的商机,如今化为泡影。

英伟达的不甘心源于三重忧虑。其一,失去中国市场这一巨大蛋糕,直接影响公司营收。其二,竞争对手崛起,国产算力持续突围,寒武纪等国产AI芯片企业发展迅猛,思元590在推理性能上可比肩国际巨头,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单季营收同比暴增1332.52%,实现5.67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股价还一度超过贵州茅台。其三,英伟达最坚固的护城河——CUDA开源生态面临反噬风险。中国作为开发者大国,若转向开源框架另起炉灶,英伟达的优势将瓦解。

英伟达的遭遇是美国出口管制“精准打击”的结果,本想让中国AI算力市场陷入真空,却意外倒逼中国本土芯片企业崛起,正如黄仁勋所说:“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会更严重。”

阿斯麦:高光背后的危机感

与英伟达的失落不同,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在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其中国大陆市场销售额占比高达42%,创历史新高。但公司CEO傅恪礼预计,2026年这一占比将明显回落。

阿斯麦的困境源于其独特的业务结构。DUV光刻机贡献了它在中国市场收入的70%,而更先进的EUV设备因美国对中国技术出口政策限制无法进入中国。这种畸形依赖关系使阿斯麦不自在且不由己,它正在经历英伟达曾经在中国市场遭遇的困局和可能的未来轨迹。

不过,阿斯麦的情况也倒逼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崛起。中芯国际14nm产能良率已突破90%,长江存储232层3D NAND实现量产,华为昇腾910B芯片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在“湾芯展”上,以新凯来为代表的一批半导体设备企业崭露头角,中国正在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生态。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同比下降28%,国产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突破40%,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格局正在重构,阿斯麦的DUV光刻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也从2022年的85%降至2025年的52%。

经济学理论表明,中国拥有最大单一需求池和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当外供被切断,需求会倒逼内部供给井喷。英伟达的“归零之痛”为阿斯麦敲响了警钟,与其重演其遭遇,不如主动参与中国半导体产业升级,但阿斯麦能否自主选择仍是未知数。

安世中国:不屈服的抗争

荷兰政府追随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总部位于荷兰的安世半导体成为受害者。安世半导体是中国上市公司闻泰科技100%控股的企业,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新一轮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美“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制裁,安世半导体首当其冲。

荷兰政府依据1952年《物资供应法》,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调整权限,法院未经庭审就暂停中国籍的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CEO职务,将闻泰科技所持安世半导体99%股权强制托管给第三方。

美国所谓的“穿透性规则”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荷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行政手段插手企业内部事务,违反契约精神与市场原则,损害荷兰营商环境。

中国企业没有屈服。闻泰科技发起反击,一是就荷兰政府的行政令提起行政复议和诉讼;二是针对“中国投资者在荷兰进行投资遭到的不公平待遇”要求进行国际仲裁;三是安世中国发布公开信,强调自身是中国企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合法合规运营,这被视为安世中国的“独立宣言”。针对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单方面免去张秋明职务的决定,安世中国明确表示该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张秋明职务身份保持不变。此外,安世中国还驳斥了荷兰安世半导体关于中国工厂芯片质量的质疑。

安世中国的底气来自其强大的本土化能力,其产能占据整个集团70%,并且在技术、人力、供应链等方面已实现本地化。安世半导体是全球最大的基础芯片制造商之一,在全球汽车芯片市场占有重要份额,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已联合16家大型车企发布声明,直言“安世事件已构成供应链重大风险”。

结局与展望

从长远来看,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小院高墙”难以持续。英伟达、阿斯麦和安世半导体这三家企业的不同选择和遭遇,都是对全球化趋势和进程的确认。在全球芯片产业深度博弈与重构的当下,企业需要顺应全球化潮流,而不是违背经济规律,否则将共同承受损失。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