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帮谁洗白?太子集团案撕开新加坡“白手套链条”

日期:2025-11-23 16:39:58 / 人气:38



新加坡,这座以廉洁与法治著称的亚洲金融中心,正因太子集团案陷入舆论漩涡,该案件也揭开了新加坡金融体系中隐藏的“白手套链条”。

太子集团案:金融体系新脆弱点暴露

案件影响与监管困境

上个月,新加坡警方突击行动,查扣逾1亿美元资产、一艘豪华游艇、多辆豪车,并冻结相关账户,目标直指柬埔寨太子集团操控的跨国加密诈骗网络。此案件叠加2023年涉案逾30亿新元的史上最大洗钱案,让新加坡这座金融中心再次站在“风口浪尖”。尽管监管持续收紧,新加坡仍面临与跨国诈骗组织的“打地鼠困境”,传统金融漏洞刚被堵住,数字货币、跨境结构和灰色交易又成为新的套利窗口。

数字资产洗钱新路径

新加坡金管局(MAS)回应“开窗通风,苍蝇也会飞进来。不是关上窗户,而是要更快处理飞进来的苍蝇,同时保持空气流通”,表明开放不会收缩,但监管必须升级。太子集团案暴露了金融体系在数字资产方面的“新脆弱点”。2023年洗钱案显示犯罪集团利用银行渠道、外汇中介与家办洗钱,而太子集团案展示了“链上转移—离岸代币服务—新加坡家办结构—传统金融体系回流”的最新路径。相关网络大量使用境外或监管较弱的加密平台转移诈骗所得,在新加坡叠加“数字代币服务+家办结构+空壳公司”的合法外衣。过去数字支付服务监管重点在本地代币服务,“在新加坡注册、声称只服务境外客户”的模式长期处于灰区。

监管升级与执法行动

监管早已开始“补洞”,2022 - 2024年,新加坡通过《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获得监管跨境代币服务的权力;2024年10月,MAS警告“注册在新加坡、业务指向高风险海外市场”的代币公司具重大洗钱风险;2025年,所有此类公司必须在6月底前获牌或退出市场。在执法上,新加坡取消太子集团关联家办DW Capital的税收优惠,确认调查持续进行,还与欧美执法机构扩大合作,追查相关实体、壳公司与关键人物。这一系列措施向市场释放了明确信号,任何企图借新加坡金融体系“洗白”的行为都将面临更严密的监管与更直接的执法。

倒逼“反向审查”

家办税优制度审查收紧

太子集团案倒逼新加坡对家办税优制度进行“反向审查”。官方数据显示,过去几年约1300份13O/13U申请中,仅约3%遭拒,而与太子集团相关的两只基金已被撤销税优资格,凸显审查机制需进一步收紧。金管局一方面将家办税优延长至2029年,另一方面提高门槛,包括最低资产规模、本地雇员与支出、本地投资比例等更细致要求。

国会审议与审查周期调整

在国会中,议员质询家办税优的尽调流程,尤其是如何避免受制裁实体混入体系。金管局回应称新加坡金融体系维持高标准,但任何主要金融中心都难免存在个别漏网案例,关键是发现问题时严格调查、迅速执法,并与国际伙伴合作。自2025年起,新加坡将实施“三个月审查周期”,在提速的同时强化前端尽职调查,对受制裁名单、复杂跨境结构与高风险资金来源设置更高门槛。

刑事层面升级与制度信誉坚守

刑事层面上,新加坡的反诈骗国家战略进一步升级,大规模冻结银行账户、追回资金,并通过立法引入更严厉的刑罚,向潜在犯罪者释放“零容忍”信号。家办新智点认为,新加坡真正需要守住的是制度信誉,在继续吸引全球资本与家办落户的同时,以更严密的KYC/AML体系向外界证明,来自东南亚高风险诈骗园区的资金将更难以“镀金”。

“看门人”的滥用

地理位置与声誉红利反作用力

新加坡靠近多个东南亚诈骗中心,其“安全港”与区域金融枢纽形象,使其成为跨国犯罪集团试图“合法化资金”的首选地。犯罪分子担心资金在其他地方丢失,会优先选择新加坡,这也意味着新加坡必须承担更严格的筛查义务。

贸易立国特性与洗钱风险

新加坡长期依赖资本自由流入与流出,这种开放特质既是优势,也天然提升了系统暴露于洗钱风险的概率。“堵死所有风险”不现实,也与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定位相悖,因此“判断谁在滥用开放性”成为核心难题。

“看门人体系”被滥用

犯罪集团借助企业服务公司、律师事务所、信托机构等专业服务体系,搭建复杂结构以掩盖资金来源与最终受益人。太子集团案是典型例子,通过家办、跨境SPV、专业秘书与法律团队构建“合法外衣”,将资金链条拆分得极为复杂,使追踪难度成倍提升。这与德国支付公司Wirecard在新加坡的造假路径如出一辙,Wirecard亚洲业务尤其是新加坡子公司被用作虚假交易与资金掩护的中转站,当地企业服务与法律结构为其提供“合规外观”。

“声誉背书型看门人”问题

太子集团与多家新加坡机构产生业务往来,包括淡马锡旗下规划公司、凯德集团的酒店管理公司、本地大学与上市企业等,这些合作虽单项无可厚非,但叠加后形成向外界投射“可信度”的声誉拼图,使其在国际叙事中获得额外的合法化效果,“Singapore washing(新加坡洗白)”一词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事件引发关注后,淡马锡公开澄清与太子集团无股权关系、不参与董事任命,但新加坡机构的品牌效应曾在客观上构成太子集团外部叙事的一部分,系统需要进一步反思合作可能被“讲述成另一种故事”的问题。

重构“看门人”体系

新加坡下一阶段的重点在于重构“看门人”体系,将家办企业服务公司、律师事务所、信托机构等纳入同一风险视角,承担识别与上报可疑结构的责任。反洗钱的核心将从“这笔钱是否合法”转向“是谁在为它提供合法外衣”。监管观察者认为,新加坡应借鉴其他司法辖区,将金融机构与专业服务机构统一纳入反洗钱框架,提升识别可疑资金与阻断高风险资本的能力。目前,陈志关联的家办及多家企业正通过新加坡法院申请从被冻结账户中“有限释放”部分资金,申请尚未获批,主管机构也未发表公开意见。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