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高端餐饮降价突围:迎合年轻人背后的市场变革

日期:2025-05-09 09:31:50 / 人气:6


北京餐饮市场整体态势
增长与放缓交织
近3年北京餐饮市场犹如坐过山车,经历了快速增长后逐渐放缓。2023年从低迷中强势复苏,增长率高达32.5%,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然而好景不长,2024年北京餐饮收入总额达1273.9亿元,同比下滑4.9%;2025年前三个月收入总额328.7亿元,同比下降3.8%,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9.5%。这一趋势与全国餐饮市场同频,行业正从高毛利时代步入专业主义时代,竞争加剧,新进入者面临更高专业素养要求。

门店数量稳步增长
北京餐饮企业数量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2023年餐饮市场活力高涨,新入局企业多达11482家;2024年下半年热度降温,新增企业数量增速放缓,全年新注册企业10457家;2025年第一季度新增餐饮企业2233家,平均每天新开24.8家,虽较去年增长速度放缓,但仍保持一定增量。

价格带与品类分布
北京餐饮市场呈现“金字塔结构”。客单价100元以下门店占比81.36%,占据绝对主导;100 - 200元区间占14.58%;200元以上中高端餐饮仅占4.07%。从品类看,小吃快餐占比最高,达39.6%,其次是正餐(地方菜)、特色品类、饮品,分别占13.95%、10.47%、9.63%。地方菜以独特风味和地域文化标签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舌尖上的旅游”趋势推动地方菜热度上升,贵州菜、江西菜等小众菜系增长强劲。

北京中高端餐饮市场聚焦
区域分布:朝阳独占鳌头
从区域看,朝阳区是北京中高端餐饮高地,截至2025年4月,北京市人均消费200 - 1000元的中高端餐饮门店约1683家,朝阳区占比47.5%。海淀区、东城区、西城区分别有202家、190家、175家中高端餐厅,其他区数量未达百家。

品类分布:地方菜系为主力
地方菜系在北京中高端餐饮品类图谱中占比24.9%,稳居第一,各地菜系以差异化特点打造中高端餐饮。融合菜系的创意菜、特色菜、私房菜餐厅占16.7%,海外餐饮、海鲜鱼鲜品类分别占15.9%和13.0%。粤菜、京鲁菜、江浙菜是中高端菜系主流,小众菜系如江西菜、云南菜等占比个位数,存在较大市场空白。近3年黑珍珠上榜餐厅中小众地方菜系数量攀升,米其林榜单中仍以京鲁菜、粤菜等为主流,小众菜系稀缺。

中高端餐饮降价突围
价格下探趋势明显
在质价比趋势下,北京中高端餐饮集体拥抱大众客群。对比2024年12月与2022年12月数据,人均消费800元以上餐厅有34%降至500元以下。全国中高端餐饮市场也呈现相同趋势,500元以下档位餐厅环比增长19%,500 - 1000元档位和1000 - 2000元档位均环比减少12%,2000元以上档位餐厅减少29%。不少餐厅通过推出团购套餐迎合大众消费,如北京厨房设置不同价格梯度双人餐和单人宝宝餐。

营销渠道拓宽
中高端餐饮商家注重线上化,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黑珍珠榜单餐厅在线交易率从2023年的62.5%上升至63.9%。这背后是中高端餐饮市场客群结构的深刻变革,商务宴请需求萎缩,个人体验消费、家庭聚餐、社交型餐饮等大众消费场景需求崛起,倒逼餐厅从“商务依赖”转向“大众适配”。

市场变革下的思考
在消费者追求“质价比”的背景下,北京中高端餐饮品牌虽面临挑战,但市场需求尚存。企业正从单纯强调“高价定位”转向传递“品质价值”,从服务少数高净值客户转向触达更广泛消费群体。中高端餐饮的调整并非简单降价妥协,而是以价值重构为核心的系统性变革,只有实现从“我很贵”到“我值”、从“卖给少数人”到“让更多人愿意买”的转变,才能在新的浪潮中突围。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