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隐忧浮现:前两大神秘客户贡献近四成营收
日期:2025-08-29 17:27:56 / 人气:2

AI芯片领域的绝对霸主英伟达,在最新财务披露中暴露出一个关键隐患——客户集中度正快速攀升。周三,英伟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二季度文件显示,仅两家“神秘客户”就贡献了其当季39%的营收(“客户A”占23%,“客户B”占16%),这一比例较去年同期的25%(14%+11%)显著提升,引发市场对“增长是否过度依赖少数大客户”的激烈讨论。
一、客户集中加剧:从“分散受益”到“双寡头支撑”
英伟达此前便会定期披露主要客户对营收的贡献,但此次数据的变化格外刺眼。去年二季度,其前两大客户合计贡献25%营收(14%+11%),而今年这一数字跃升至39%(23%+16%),相当于每赚10美元就有近4美元来自这两家客户。更值得警惕的是,英伟达在文件中直言:“我们经历过一段大部分收入来自少数客户的时期,这一趋势可能持续。”
这种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让市场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英伟达的核心业务——数据中心业务。财报显示,该业务二季度占总收入的88%,而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透露,“大型云服务提供商”约占数据中心收入的50%。综合推断,这两家神秘客户极可能与微软、亚马逊、谷歌、甲骨文等云计算巨头高度相关(业内普遍猜测“客户A”“客户B”正是此类巨头或其供应链伙伴)。
二、神秘面纱下的供应链逻辑:谁在真正“买单”?
英伟达并未公布“客户A”和“客户B”的具体身份,但文件中提到的客户分类揭示了关键信息:这两家公司被列为“直接客户”,即直接向英伟达采购芯片的企业。不过,这些“直接客户”并非芯片的最终使用者——它们通常是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或系统集成商(如富士康、广达、戴尔等),负责将芯片装配成系统或电路板后,再转售给真正的需求方,例如云服务商、互联网企业或终端客户。
与之对应的“间接客户”(如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公司等),才是英伟达芯片的最终落地场景,但英伟达只能通过采购订单和内部销售数据估算其收入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文件还提到有两家“间接客户”分别贡献了超10%的营收(主要通过“客户A”和“客户B”采购系统),叠加两家直接客户的影响,意味着少数几家科技巨头通过直接或间接渠道,事实上掌控了英伟达超半数的营收命脉。
更微妙的是,英伟达还提及一家“人工智能研发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渠道贡献了可观收入——这家未具名的公司进一步模糊了客户结构的透明度,加剧了市场对“关键客户是谁”的猜测。
三、分析师预警:增长绑定云资本支出,风险在2026年?
客户集中度的提升,直接关联到英伟达的增长逻辑。当前,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云计算巨头是英伟达GPU(图形处理器)的主要采购方,用于训练和部署大模型。但这也意味着,英伟达的未来业绩高度依赖这些巨头的资本支出意愿。
汇丰银行分析师Frank Lee在研报中指出:“除非2026年云服务商资本支出预期进一步明朗,否则短期内英伟达盈利上修空间和股价催化剂有限。”他维持对英伟达的“持有”评级。Stifel分析师Ruben Roy则更直接地表示,英伟达“最大的风险是科技巨头暂停资本支出”,不过他基于供应链核查认为,“这种情况在2026年之前不太可能发生”。
但市场的耐心正在被消耗。尽管英伟达周三公布的财报显示营收与利润均超预期,但数据中心业务营收略低于预期,且对三季度营收的指引仅略高于分析师预估——这未能满足投资者对“持续高增长”的期待。周四,英伟达股价全天承压,最终收跌0.82%。
四、隐忧本质:繁荣背后的脆弱性
英伟达的崛起受益于AI浪潮下全球对算力的疯狂追逐,但其客户结构的过度集中,暴露了增长模式的潜在脆弱性:若未来少数云巨头因经济周期、技术路线调整或竞争策略变化而削减资本支出(例如减少GPU采购量),英伟达的营收与利润可能面临剧烈波动。
更长期来看,英伟达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降低对少数大客户的依赖,通过拓展更多元化的客户群体(如中小型企业、新兴市场AI开发者等)分散风险;二是推动技术迭代与生态构建,让AI算力需求从“巨头驱动”转向“全社会普及”,从而减少单一客户决策对自身的冲击。
目前来看,这两点均未出现明显突破。当一家公司的命运与少数客户的资本开支紧密绑定,即便头顶“AI芯片之王”的光环,也难逃市场对“繁荣是否可持续”的追问。英伟达的下一个挑战,或许是如何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重塑更具韧性的商业模式。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中国5A景区,越来越水了08-29
- 万亿对决:苹果vs英伟达08-29
- 从烟柜到冰柜,便利店的库存正压...08-29
- “疯子”无招:凌晨查岗,组织换...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