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兴的最佳拍档:陈立与宇树科技的商业化之路

日期:2025-08-18 19:24:56 / 人气:9


“王兴兴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人。” 随着宇树开始 A 股上市辅导,越来越多投资人在聊起宇树往事时,一个名字被多次提及 —— 陈立。作为宇树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陈立负责市场板块,是宇树早期商业化的关键角色,与技术极客王兴兴堪称最佳拍档。两人渊源深厚,既是宁波老乡,又是从本科到硕士的大学同学,从浙江理工大学到上海大学,多年的交情为他们后来的创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早在宇树创立之时,陈立便离开海康威视,带着丰富的 B 端、G 端及海外销售经验加入,与王兴兴携手开启了宇树的发展之路。
一、从同窗到创业伙伴:深厚渊源成就最佳拍档
王兴兴与陈立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王兴兴来自浙江宁波的余姚,陈立来自浙江宁波的慈溪,中学时代两人都存在偏科的情况。王兴兴曾提到自己上学时英语不好,却爱好动手做航模之类的小发明;陈立中学时代同样偏科,但对科学情有独钟。
高考升学时,两人都考入了浙江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时隔四年,他们又一同考入上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成为相伴多年的同窗好友。在上海大学期间,王兴兴痴迷于研发机器狗,陈立则见证着他的成长。在那个波士顿动力的液压四足机器人占领市场的年代,王兴兴在实验室里用电机驱动方案做出了四足机器人 Xdog,并在 2015 年的国家级机器人大赛中拿到二等奖。
几年的同学情谊,让王兴兴和陈立对彼此的优势了如指掌。2016 年,刚入职大疆不久的王兴兴因 “意难平” 选择辞职创业,很快就向颇具商业天分的老同学陈立抛去了橄榄枝。彼时,陈立正在海康威视有着一份稳定且待遇不错的工作,但他还是毅然放弃,选择奔赴同窗王兴兴的创业之路。当时的王兴兴 26 岁,刚拿到一笔几百万的种子轮投资,正处于搭建团队、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阶段,陈立的加入无疑为他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2017 年 10 月,宇树发布了四足机器人 Laikago,随后很快拿到了来自高校、研究所及企业实验室等机构的订单。也是从这时起,陈立的工作重心正式从产品开发转到了商业化落地上,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手抓起了销售部、市场宣发及售前售后客户答疑和对接等工作,成为宇树商业化进程中的核心人物。
一个重要的转折发生在 2020 年,陈立带着机器狗去北京参加完服贸会后,接到了央视春晚导演组的意外电话 —— 邀请宇树机器狗登台表演。这次春晚亮相,让宇树的知名度大幅提升,此后一轮轮融资也接踵而来。创投圈记忆深刻的是宇树从 2022 年开始的 B 轮系列融资,身后挤满了长长的投资人队伍,王兴兴这位 90 后的名字也逐渐被投资圈熟知。其实在这些热闹的融资过程中,不乏陈立的身影。一位在 2023 年接触过宇树的投资人记得,当时他们来聊投资事宜,负责对接的便是 “副总” 陈立。
二、扛起宇树商业化重担:海外与 ToB、ToG 市场双突破
投资圈有个不成文的共识:一个创业团队中,除了要有产品技术人才,还要有能搞定市场的人。这一共识在许多创业公司中得到了印证,正如为人乐道的携程 “四君子” 创业之时,梁建章、沈南鹏、季琦、范敏各按特长分工,作为连续创业者的季琦承担起业务开拓与运营管理的重任。
宇树 B 轮前的一位投资人向投资界透露,陈立就是团队中那位能扛起商业化的人,“他(陈立)在海康威视的时候做过海外销售,所以宇树一开始就是面向全球市场。” 事实也的确如此,宇树在海外市场的表现给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3 年,宇树的全球销量市场份额接近 70%;2024 年,宇树四足机器狗全球销量达 2.37 万台,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 69.75%;截至 2025 年 7 月,其四足机器人规模化量产后的全球销量占比为 60%~70%,大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业务范围覆盖全球 50% 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丰富的海外销售经验,作为联合创始人的陈立在 ToB、ToG 销售方面能力也很强,这与宇树的客户结构十分契合。王兴兴曾对外界透露,宇树的 B 端客户多样繁杂,包括各种公司、科研机构、AI 公司等。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 年 3 月至 2025 年 7 月,宇树科技的逾 170 笔中标结果公告覆盖了高校、中学、实验室、能源、公安、消防等多个领域,其中作为 G 端客户的高校撑起了宇树的订单主力。
或许从王兴兴创业选择陈立的那一刻起,宇树的商业化方向就埋下了 “草蛇灰线”。外界能够看到的是,宇树连续五年实现盈利,成为机器人行业少数拥有正向现金流的案例,这背后离不开陈立在商业化方面的卓越贡献。
三、机器人赛道 “卷” 订单:陈立们的价值愈发凸显
行至当下,“陈立们” 的含金量在中国具身智能竞赛中不断上升。毕竟,商业化落地是所有具身智能公司绕不开的困境。自机器人爆红以来,人形机器人就面临着能否大规模商用的质疑,“大脑” 泛化能力有限、硬件价格高、数据集获取难度高、结构设计待优化等痛点始终存在。
“FOMO” 情绪燃烧过后,投资人愈发关注场景匹配、规模化、成本、ROI 等关键词,头部机器人企业也不约而同地开始 “卷” 订单了。
8 月 11 日,智元机器人宣布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标的的项目合作,成为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稍早前,智元、宇树中标总标包 1.24 亿的中国移动旗下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此外,7 月 20 日,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中标金额达 9051.15 万元。而在不久前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银河通用宣布其展示的商超值守机器人已经获得 100 家门店订单,计划于年底前实现全国范围投用。晒订单,成为机器人赛道最新的一抹风景。
松延动力近期宣布,2025 年 7 月实现量产交付 105 台人形机器人,交付总量环比增长 176%。据悉,参加北京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后,松延动力一个月内收获意向订单超过 2000 台。此外,来自广东的越疆机器人、乐聚机器人、众擎机器人等也都对外释放了交付订单的好消息。
因此,我们看到最近具身智能融资中,诸如京东、美团这样的产业资本比以往的财务投资机构更为积极,因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订单。
“今年上半年,个人感觉人形机器人产业非常火爆,相关整机厂商及零部件厂商,平均每家企业至少有将近 50%-100% 的增长,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非常少见。” 王兴兴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如此说道。
机器人赛道终将经历一番残酷洗牌,比拼到最后,往往会回归最朴素的商业本质 —— 只有源源不断拿到订单的公司才能活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像陈立这样能够为企业开拓市场、拿下订单的人才,其价值愈发凸显。王兴兴与陈立这对最佳拍档,也将继续带领宇树科技在机器人赛道上砥砺前行,迎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版权所有